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发现明代礼部尚书陶承学书碑
【发布日期:2025-07-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近日,在城厢区华亭镇西沙村龙沙宫董事长吴玉粦的带领下,我们探访了一通位于村道旁的古碑。

我们把覆盖在碑上的厚约20厘米的杂土清理,接着我丈量尺寸并抄录碑文,碑宽90厘米,高202厘米,厚20厘米。碑正中刻楷书“木兰阡”三个大字,上下款“礼部尚书、门生、会稽陶承学,为宗师及溪周先生寿域题”。这时,龙沙宫前董事长林国润也过来一起交流,吴玉粦、林国润已准备把此通碑移立于城厢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龙沙宫前面一空地上,供游客参观,我们表示赞同。之后,我们又把杂土回填碑上,用以安全保护。

我查阅“寿域”词语,其中有一种意思指墓地或坟墓,“阡”字的一种意思是指通往坟墓的道路,墓道。

周及溪,生平不详。明代莆人、工部右侍郎黄廷用著的《少村漫稿》上卷有七言律诗《巡江周监察及溪按滁志喜》二首,录下:

其一

一别都门意不忘,忽承星驾下滁阳。云间幽径看山远,雨裛新泉入酿芳。见说甲兵皆武库,流辉翰墨动文昌。乘舟若向江东去,试问离情孰短长。

其二

昭代赖君持汉典,豸冠绣服一南巡。扬帆江上鲸鲵远,揽辔山中花木春。共道皇情徵草莽,谁能物色出风尘。从来楚璞应难辩,莫讶荆人识未真。

紧接二首组诗的下面,是一首《丁巳岁除在滁,前此丙辰在京,乙卯在衡州,志感》,诗标题中的“丁巳岁除在滁”,说明黄廷用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在安徽滁州(亦称滁阳)过除夕。由此,获悉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江监察御史周及溪巡视安徽滁州,好友黄廷用作诗志喜。

陶承学(15181598),字子述,号泗桥,浙江会稽(今绍兴)陶家堰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南京湖广道御史、徽州知府、江西按察副使、湖广参政、福建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太仆寺卿、应天府尹、南京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明万历六年(1578),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吴百朋告老,推荐陶承学代替自己。明万历九年(1581),因与张居正不和,辞官归乡。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初三日去世。赠太子少保,赐祭二坛,谥“恭惠”。

从陶承学的履历,确定周及溪卒于明万历六年(1578)以前,万历六年至万历二十六年间,礼部尚书陶承学为宗师周及溪墓地前面的墓道碑手书“木兰阡”三个大字,作为标识。

此通碑刻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对研究明代历史名人周及溪和陶承学两人的师生情谊及墓葬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