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晨,中国移动涵江分公司营业厅的玻璃门刚被推开,林馨已经系好工牌站在柜台后。她右腿微跛的步态里,还藏着短跑运动员特有的节奏感——那是六年间每天数千次起跑训练刻下的印记。从全国残运会最年轻的冠军,到移动营业厅里从容服务的业务员,这个“00后”女孩用两次漂亮的人生转弯,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加速度”。
赛道上的破风者
2004年,林馨出生时因缺氧导致右侧偏瘫,小腿肌肉的萎缩让她的童年总伴随着异样的目光。但这个爱笑的姑娘从不避讳自己的“不一样”,反而对奔跑有种天然的执着。“别的孩子玩过家家,她就绕着院子跑,摔得膝盖流血也不喊疼。”母亲说起女儿,眼里满是疼惜与骄傲。
2016年,市残联的选拔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教练郜志强至今记得初见这个12岁女孩的场景:“她站在阳光下,蹦跳着接球时的协调性,完全看不出肢体障碍,眼里的光太亮了。”进入省残疾人田径队后,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成了常态。冬天的跑道都透着冷气,她练起跑姿势摔得膝盖青紫;夏天的烈日烤得塑胶跑道发烫,磨破的脚皮在袜子上晕开血印。
“第一次参加全国赛时,枪响前腿抖得像筛糠。”2017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紧张让她错失100米金牌。但回到训练馆,她对着镜子一遍遍修正起跑动作,把教练的指导录成视频反复看。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在次年就包揽全国锦标赛100米、200米双冠,福建省第八届残运会再夺两金;2019年更是以400米金牌,成为第十届全国残运会福建代表团最年轻的冠军。2023年福建省第九届残运会,她更独揽女子100米、200米、400米三枚金牌,成为赛场上耀眼的“短跑新星”。站在领奖台上,林馨突然明白:奔跑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打破所有人对“残疾人”的偏见。
职场里的冲刺者
2023年,旧伤让林馨不得不按下运动生涯的暂停键。“残联就像家人,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刚退役的林馨还是非常迷茫的,直到市残联工作人员递来“无忧电工”培训通知书:“换条赛道,照样能冲刺。”
从田径场到教室,转变比想象中更难。电路图像天书,万用表总拿不稳,她就把知识点抄在手心,吃饭时都在默背。她以优异成绩拿到电工证后不久,在市残联与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的帮助下,林馨被中国移动涵江分公司应聘为营业厅业务员,又成了“新兵”。
从未接触过的电脑操作、复杂的套餐资费、严苛的业务指标……记得她第一次独立办业务,手忙脚乱输错了号码,用户不耐烦地催促,她攥着笔的手沁出冷汗,脑海里却闪过赛场画面——“就像起跑时抢跑,调整呼吸重新来。”
如今,入职小半年的她已能独当一面,凭借真诚服务赢得客户认可。遇到情绪激动的客户,总能笑着递上一杯水:“您慢慢说,我一定帮您解决。”同事们说,这个小姑娘身上有种魔力,再难缠的问题到她手里都能化解。而她总说:“运动员的字典里没有‘放弃’,服务客户就像跑接力,每一棒都得稳稳接住。”
生命中的追光者
傍晚的营业厅打烊后,林馨常会打开手机,看看“莆善情”公益平台的消息。这个曾帮她走出困境的平台,如今成了她发光发热的舞台。退役后,林馨通过“莆善情”公益平台参与25场志愿服务,以自身经历为火种,帮助更多残疾人重拾信心。她最爱讲自己第一次夺冠的故事:“站在跑道上,我只想着往前冲,忘了自己的腿不好。”
夜晚的灯下,林馨还在啃开放大学的课本。从赛场到职场,从运动员到学习者,她的人生始终在加速。“体育给了我对抗苦难的勇气,工作让我找到存在的价值,学习教会我持续成长,而帮助别人时,我才真正读懂了生命的意义。”
这个曾在跑道上追风的女孩,如今正奔跑在更广阔的人生赛场上。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一个个扎实的脚印——告诉每一个正在困境中的人:命运或许会设置障碍,但永不停歇的脚步,终能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时报记者 吴芹芹 通讯员 蔡翔琳)